学校主页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图书资料» 新书推介

新书推介|《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九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19辑目录

古代诗歌研究

刘刚:出土龠、篪、笛之音乐考古与宋玉《笛赋》描写

王者贤:论庾信《小园赋》在清代的接受

贺伟:论三首陶诗篇目的主旨及真伪问题

杨照:论汉魏到初唐五古行旅诗的结构复变

姜卓:从相马文化释杜甫“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都轶伦:论柳宗元诗歌创作与家世之关系:兼析柳、谢山水诗之承继

刘育:仁宗朝的赵孟頫新议

杨遇青、贺玉洁:论长安文会与文学复古运动前夕关中文学走向

陈艳:明代金陵诗学演变与文化品格的确立——以青溪社为中心

袁鳞:论卢见曾对王士禛经典地位的重塑

陈琳琳:王国维《咏史二十首》与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

词学研究

雷淑叶、施议对:略论文章体制与声调之学

傅宇斌、马艳玲:尊体与通变:论吴梅《词学通论》的词学史价值与意义

诗歌文献研究

蓝青:沈德潜佚序辑考

周明初、余凯越《郑若庸年谱》补正

赵宣竹:《清诗纪事》“列女卷”毕著考

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

钟卓萤:日本新格调派对明代后七子诗论的接受与批判---以对李白诸体诗歌的评价为中心

张波:从《唐绝新选》看赖山阳对格调派和性灵派诗学观念的接受与批判

《中国诗歌研究》第19辑论文内容提要

出土龠、篪、笛之音乐考古与宋玉《笛赋》

【内容提要】关于宋玉《笛赋》,在真伪研究考辩中历来存有争议,在文本解读中也存有以今释古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利用骨龠、竹篪与竹笛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宋玉《笛赋》为作者本人之亲作,而并非伪托,为《笛赋》真伪学案提供了实物佐证;一方面运用骨龠、竹篪与竹笛的音乐考古成果,解读了宋玉《笛赋》中笛及其演奏描写,使《笛赋》的解读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历史。我们认为,对于《笛赋》的解读,还可以以其描写的历史真实性,反证笛这种乐器在战国时期的存在,甚至可以印证《周礼·春官》关于篴(笛)的记载是可信的,从而推测笛这种乐器至迟在西周时期便已经产生了。

【关键词】宋玉 考古发现的龠篪笛 音乐考古 《笛赋》解读

刘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教授。

论庾信《小园赋》在清代的接受

【内容提要】《小园赋》是庾信仕北初期的代表作。北周至明代对《小园赋》的接受程度不高。清代是《小园赋》接受的高潮和关键期:除庾集注本外,赋(文)选集亦多收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时人对《小园赋》情感内容、艺术特色的发微与阐扬于赋学视野中展开,作品的典范性得以确立。创作方面,清人的接受主要表现为《小园赋》拟作和诗文对“小园”的意象化用,接受者的主体性因素更明显。《小园赋》在清代的接受呈阶段性特征,批评和创作中对“乡关之思”、隐逸书写的接受各有侧重,这主要与赋学的发展、乾嘉朴学的兴盛和接受者的心态有关。

【关键词】《小园赋》 清代接受 乡关之思 隐逸 赋学 规摹六朝

王者贤,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论三首陶诗篇目的主旨及真伪问题

【内容提要】宋本《陶渊明集》收录有《四时》《蜡日》,以及《杂诗》其十二“袅袅松标崖”三诗,关于这三首陶诗篇目的主旨及真伪问题,学界颇有不同意见。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梳理、借鉴和反思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四时》为陶渊明摘录顾恺之《神情诗》中的某些语句,重新加以组织编排后的面貌,带有某种二次创作的性质;唐宋典籍引用此诗时,要么将其视为顾恺之所作,要么题作陶渊明,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由其特殊的文本生产机制造成的。《蜡日》主旨比较明确,主要写蜡祭这天与亲友的燕饮之乐,蜡日与亲友集会燕饮是六朝社会的习俗,同题诗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常见,没有什么政治影射;诗末二联暗用桓温、孟嘉关于“酒有何好”“酒中趣”的讨论,借以表达与友人蜡日酣饮、飘飘然忘乎所以的乐趣,主旨跟《饮酒》其十四一致。《杂诗》其十二“袅袅松标崖”为咏物之作,主要写对松树的咏赞之情,不是齐、梁时期盛行的娈童之作,也没有“早年自况”“期望后生”“养生”“游仙”等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四时》 《蜡日》 《杂诗》

贺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论汉魏到初唐五古行旅诗的结构复变

【内容提要】五古行旅诗的结构从汉魏到初唐几经变化。汉末魏晋的五古行旅诗以线性结构为主,按照旅途的时空变化推进叙述,景象较为概括,但也有少量作品对旅途的表现开始弱化,诗人主观的思考和选择逐渐凸显。到南朝,受诗人主体山水审美的影响,一些五古行旅诗的表现视角由“线”转向“点”,突出局部景象,描写更加细致;还有一部分作品加强了抒情的意味,以情思的曲折起伏贯穿全篇,进一步打破了以旅程为序的写法。到了初唐,受复古创作实践的影响,五古行旅诗的结构在唐前诗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出现了递进、双重叙述等多种分层形式,情与景的关系也更多样化。这一过程包含了艺术视角、创作状态的变化和五古体式的逐渐丰富,一定程度促使了题材间的交融,也使五古行旅诗与近体写成的行旅诗在构思、结构、语词和篇幅等方面逐渐有了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五古 行旅诗 结构 主体性 题材

杨照,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

从相马文化释杜甫“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内容提要】杜甫《丹青引》中“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两句诗的含义及“骨肉”“肥瘦”“形神”等相关问题,可着眼于马,结合相马文化来讨论。杜甫咏马喜用相马经文,有相马视角。“画肉不画骨”应结合相马术,从形象层面去理解。杜甫对于肥马是包容的,对瘦马的喜爱,除审美趣味外,还有相马趣尚、易学认知、文化心理等原因。韩幹画马重形,但所绘内厩马为良马,且得到杜甫等人的认可,因而难以得出神采不足的结论。他笔下的内厩良马,大多未在国家危难之时化为战马拯时救世,未能达到杜甫对千里马的期许,因而有“忍使骅骝气凋丧”之评价。杜甫所论,并非专门针对韩幹的画艺,而是借韩幹马画的特色,表达对天宝末年国事的反思与慨叹。

【关键词】杜甫 韩幹 画马 相马 千里马

姜卓,陕西BOB体育官方在线客服 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论柳宗元诗歌创作与家世之关系:兼析柳、谢山水诗之承继

【内容提要】与中唐其他重要诗人相较,柳宗元的家世背景具有特殊性。柳氏家族在唐初由极盛而衰微的变故、家庭成员的蹭蹬凋丧,对柳宗元情感和心态造成了极大影响,也是他贬谪后忧悲尤甚且难以缓释的主因。这种情感倾向通过多种方式,或隐或显地体现在柳宗元的大部分诗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柳宗元与谢灵运的家世背景及经历十分相似,这是柳宗元学习和借鉴谢灵运山水诗的关键原因。两者之承继表现在诗歌结构、诗题、词语、游赏方式等方面,其中蕴含着两者相似的情感投射与隐喻式表达。

【关键词】柳宗元 情感倾向 诗歌创作 谢灵运

都轶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仁宗朝的赵孟頫新议

【内容提要】赵孟頫历仕元代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五朝,但他真正获得的优渥宠数实际都发生在元仁宗一朝。一般认为,赵孟頫能够赢得仁宗宠渥的核心要素是他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杰出才能。但综合考辨相关史料记载和赵孟頫诗文可以发现,书画技艺并非赵孟頫在仁宗朝获得荣宠的决定性因素,其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的品德修养、行事之道以及文学创作才是关键所在。重新审视赵孟頫在仁宗朝所受宠遇及其发生动因可以看出,这个现象内部存在着双向阐释的内涵空间:仁宗的知遇之恩对赵孟頫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赵孟頫重至大都及其获得的礼待对于仁宗和他的王朝同样产生了积极的指向作用。

【关键词】赵孟頫 元仁宗 宠遇

刘育,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论长安文会与文学复古运动前夕关中文学走向

【内容提要】 强晟《汝南诗话》描述了弘治中后期长安文会的唱和图景。这一时期,在长安诗坛上形成了以朱诚泳为中心的秦藩文学圈子及以杨一清为代表的藩臬文人群体,前者在风花雪月的闲适之中书写生命困顿,后者在政务繁剧之余兼及道德与文艺,他们酬唱密切,藩府与藩臬文人汇聚为长安文会,书写着从闲适到雅健、从馆阁到朔漠的斑澜光谱。杨一清把馆阁文学圈子的联句与禁体诗风注入长安文会之中,又在江山朔漠之间形成意气健畅的新诗风,为关中文学崛起导夫先路。他们通力合作建成的正学书院也孕育着盛明文学的未来。

【关键词】 长安文会 秦藩 藩臬 禁体诗

杨遇青,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贺玉洁,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明代金陵诗学演变与文化品格的确立——以青溪社为中心

【内容提要】明代复古诗学的丰富性常被遮蔽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下,金陵六朝诗学虽是复古大潮背后的涓涓细流,但也是构成时代文学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忽视。对六朝诗歌的接受过程体现了金陵文人对地域诗学传统的摇摆、持守、迷茫,还展现了城市文化品格“江左风流”的确立过程。陈芹青溪社以后,金陵成为晚明风流的旋涡中心,地域文学的独立性淡化于强势的文化氛围中,金陵逐渐成为明代文人、社团、流派建立优势影响力的依托城市。而青溪社便是研究金陵诗学演变与城市文化标识塑造过程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明代金陵 青溪社 诗学 文化

陈艳,西南大学文学博士研究生。

论卢见曾对王士禛经典地位的重塑

内容提要王士禛对有清一代的诗歌发展影响颇深,后人对其评价亦可谓褒贬共存。雍乾之际的卢见曾在王士禛经典地位的重塑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不仅刊刻《渔洋山人感旧集》,引发时人对王士禛编选思想的关注,而且在《山左诗钞》的编选过程中,通过体例安排、入选作品、附录评点等方式,在地域诗学的语境下重塑王士禛的诗坛影像,力图全面、客观地展现其创作格局与诗学主张。卢见曾对王士禛的推举,不仅是自身谋求诗坛声望的策略选择,也是引导诗学走向的一次努力,并在其中蕴藏着振兴山左诗坛的现实期待。

关键词卢见曾 王士禛 经典地位

袁鳞,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与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

【内容提要】王国维现存早期诗作中最著名的是《咏史二十首》,该组诗歌所涉时间跨度从中国人种的由来到明朝的灭亡,所涉内容多半集中于历代中外关系。通过考察,可知《咏史二十首》与日本史学家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之间在创作契机、咏史视角、主题选择、具体内容上存在整体上的内在联系,细节上也存在受当时某些流行观点影响的痕迹。此外,王国维与《中等东洋史》的1899年首译本《东洋史要》和1908年重译本《重译考订东洋史要》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关联。众所周知,《东洋史要》由樊炳清翻译、王国维作序,经多方考察,可知后者也是由樊炳清与王国维共同完成的。从几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王国维流亡日本之前虽然没有专事历史学研究,却一直关注着国际史学界的动态和进展,这也是他赴日后能迅速转入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王国维《咏史二十首》 桑原骘藏《东洋史要》 樊炳清 《重译考订东洋史要》。

陈琳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略论文章体制与声调之学

【内容提要】词为声学倚声家对之皆十分重视20世纪30龙榆生标举“词学八事”声调之学为其中一事民国四大词人──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均有相关述作传世1949年以后,词学蜕变只重艳科,不重声学声调问题遂成词学研究中的一个盲点音理不传字格俱在从声调入手将声情与词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声学与艳科并重方才得以渐窥门径

【关键词】文章体制 声调之学 真传与门径

雷淑叶,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施议对,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论吴梅《词学通论》的词学史价值与意义

【内容提要】《词学通论》是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词史著作之一。吴梅不仅秉承古典词学家力尊词体的追求,既重词律,又重典雅、沉郁,而且具有现代词学家的特点,在词史论述中贯穿通史视野,对词体的发展演变、词史的发展阶段、词人的风格评判、词派词运的探究均有通达、周圆的论述,在整体式感知批评、历史批评、艺术本体批评方面均具有时代性的代表意义,在民国词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关键词】吴梅 《词学通论》 词史 尊体 通变

傅宇斌,云南BOB体育官方在线客服 教师。马艳玲,云南昆明市锐意外国语中学。

沈德潜佚序辑考

【内容提要】沈德潜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诗学家,著述宏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沈德潜诗文集》是目前所见搜罗沈德潜作品最为完备的整理本,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然沈德潜一生交游广泛,所作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未收入全集。今新辑得沈德潜佚序六篇,这些作品涉及沈德潜对诗歌政教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认识、对宋诗的评价以及宗唐复古的诗学旨趣,是研究沈德潜诗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沈德潜 佚序 辑考

蓝青,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副研究员。

《郑若庸年谱》补正

【内容提要】 本年谱是对徐朔方先生所作《郑若庸年谱》的补正,遵循徐谱原有的体例,缺则补之,误则正之,以期对郑若庸及明代曲家的研究工作有所补益。

【关键词】 晚明曲家 《郑若庸年谱》 补正

周明初,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余凯越,浙江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清诗纪事》“列女卷”毕著考

【内容摘要】 毕著,钱仲联先生《清诗纪事·列女卷》将其列于首位,并依据材料详细分析了她的生平事迹情况。钱先生的分析所依据材料之中有诸多矛盾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及毕著原诗和其它可见资料的分析重新考证毕著其人的生平、事迹,探寻毕著其人及事迹的真实情况。特别针对历来争议最大的作战对象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翻“清军说”,重新确立毕著的作战对象应为“流贼”,即当时的农民军的观点。

【关键词】 《清诗纪事》 毕著 天启末年 蓟丘 流贼

赵宣竹,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师。

日本新格调派对明代后七子诗论的接受与批判

---以对李白诸体诗歌的评价为中心

【内容提要】 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新格调派在继承明代格调派诗论的同时,又反对古文辞派,对格调派内部进行批评修正。单就李白论来说,新格调派就对李攀龙的“李白五七言绝句唐三百年一人”说有着不同程度的吸取,并对此通过诗论作品直接回应,形成中日诗话间的跨时空对话。而李攀龙对李白七古的评价却不为新格调派所取。新格调派肯定李白七古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并且在承认“唐古”与“五古”的不同的基础上对李攀龙选诗不收包括李白以内的“唐古”作品表示不满。从李白接受的角度来看,新格调派对李白诗歌的审美拓展使李白诗歌的价值得以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被重新审视,并且能够超越格调派从字句音调等微观角度改向从宏观的气格、精神风貌等方面去学习李白。

【关键词】格调派诗论 新格调派 明后七子 李白批评

钟卓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唐绝新选》看赖山阳对格调派和性灵派诗学观念的接受与批评

内容提要赖山阳是日本江户后期著名的汉诗家,在日本汉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学选本和诗学理论影响极大。《唐绝新选》是赖氏编选的唐七言绝句选本,集中体现了赖山阳的诗学观念,从中可窥见他对明清重要诗学流派——格调派和性灵派诗学观念的接受与批判,以及他在同时面对这些多元的流派和诗观时显示出的不知所措的矛盾和困境。目前学术界对《唐绝新选》的选本研究尚无人涉猎,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赖山阳 《唐绝新选》 格调论 性灵论 接受与批判 矛盾和困境

张波,上海BOB体育官方在线客服 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