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图书资料» 新书推介

新书推介|历史中的孝道故事——《孝诗》三百首选读

选编者:刘洋

  出版单位: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第1版

ISBN:9787518711000

序言/李炳海

刘洋博士编写的《历史中的孝道故事》一书即将面世,在正式出版之前我有机会通读全书原稿,引发一些思索和联想,姑且把我先睹为快的感言,作为这部书的一个小序。

讲好中国故事,是宣传舆论界在当下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个重要的课题。所谓讲好中国故事,既包括讲好当下的中国故事,也包括讲好历史上的中国故事。而历史上的中国故事,又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存在极深的渊源关系。刘洋博士这部书所讲述的内容,是体现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孝道故事,是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有益尝试。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述中国的好故事。取材对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故事讲述的成败。刘洋博士这部书取材于南宋林同所作的《孝诗》,原作共计三百首。但是,刘洋博士并不是对三百首诗所涉及的故事逐一加以讲述,而是只选取其中的三分之一,讲述一百个故事。从该书的自序可以看出,刘洋博士对取材对象的选择有着明确的标准,秉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该书所讲述的故事确实能够反应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孝道具有多方面的宝贵价值。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以从精神本质上理解中国古代孝道所渗透的人文精神、终极关怀、家国情结,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体认。从尽孝的具体践行方式而论,古代的许多做法在当代已经无法复制,也无须复制,但是仍能具有启示意义。从总体上看,这部书的选材是得当的,一方面注意到了古代孝道的诸多侧面,同时又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淘汰,所讲述的确实是践行孝道的好故事,弘扬的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但在选材方面要又恰当的取舍,而且还要有好的讲述方式。所谓好的讲述方式,就是所作的讲述具有历史真实性,同时又能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雅俗共赏,为广大受众所欢迎。林同的《孝诗》及诗序,所用语言极其简略,基本是平铺直叙,而且偏重于说理。能够把这类诗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传播,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刘洋博士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是成功的,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是变枯燥为生动。林同的《孝诗》基本是简略的复述历史事实或传说,每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属于压缩性的故事梗概,显得枯燥呆板,近乎千篇一律。而刘洋博士对孝子故事所作的讲述,则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娓娓道来,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待的一清二楚,并且不时出现扣人心弦的情节,许多场面令人为之动容。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述,其中出现的孝子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活感。

二是变宣教为启发。林同的《孝诗》是为了实施教化而作,属于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说的宣教诗。林同创作这类诗的目的在于诱导读者,对孝子加以效仿,做践履孝道的楷模。显然,对孝道的这种宣教方式在当下已经不合时宜,很难行得通。针对这种情况,刘洋博士往往在讲述孝子故事的过程中,以点拨的方式对读者进行启发,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有些问题虽然没有出示明确的结论,但是仍然富有启示性,发人深思,令人警觉。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是变隔膜为贯通。林同《孝诗》所涉及的人物,始自上古传说时代,终止于唐末,最后时段距今已经千年以上。这些孝子对当代人而言确实有隔世之感,而且相隔很远,已经变得很陌生。甚至连他们尽孝的具体方式,当下许多人也都难以理解。刘洋博士讲述孝子故事变隔膜为贯通,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变陌生为熟悉,把孝子故事用当下人们熟悉的语言讲述出来。在对古代相关文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把文言转换成现代汉语,并且进行适当的润色,从而给人以亲切感。除了超越语言障碍,这部书还能选择一系列问题作为切入点,把古代和今天加以贯通,如婆媳关系、前妻之子与继母的关系、官宦之族的家风等。这些问题针对性强,而且是古代和当下都存在的,历史确实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用以鉴照现实,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刘洋博士能够在以上诸方面取得成功,得益于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他所讲述的是古代孝子故事,而所秉持的则是现代的民主、科学的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高度去审视千年之前的历史人物。由此而来,对古代孝子所作的评价也就具有现代意义。他没有片面地激赏或贬抑这些孝子,而是从他们的故事中提炼出当代社会依然需要的宝贵因素,由古代孝子的万里寻母,联想到今天航空、高铁发达时代的“常回家看看”;由古代物质匮乏、缺衣少食情况下的孝行,联想到当下的养老模式。讲述古代孝子故事而不流于陈腐,联系当下社会而不失于生硬,是这部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部书所选《孝诗》一百首,所涉孝子跨越漫长的历史时段,而且来自社会多个阶层。虽然《孝诗》及序的文字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其中出现的名物典故及疑难词语却是连绵不断,进行注释有较大的难度。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查阅各种字书似乎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要对《孝诗》作出确切的注释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不是单靠网络检索就可以完成,因为网络所提供的学术信息往往出现谬误和偏差。通读《历史中的孝道故事》可以看到,书中的注释是确切的,没有出现知识方面的硬伤,从而使得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知识可靠性,不会对读者产生误导。这得益于该书作者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严谨扎实的学风。

刘洋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鲁洪生教授,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在《诗经》《周易》研究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他的学术领域进一步扩大,并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方面多有思索。读过这部书稿,可以明显感觉到刘洋博士在学术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他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学术探索并没有止步,而是寻找新的切入点,持续向新的高度攀升。这部书内容充实,见解精辟,所作的讲述从容不迫而时有闪光点。显然,如果没有平时的反复磨砺和深入思索,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历史中的孝道故事》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读物,这类书籍的编写与象牙塔里撰写学术论文有明显的差异,但同样有是一项很精致的精神生产。所推出的产品必精雕细刻,反复打磨,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心急气躁、学风浮泛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部书的编写是刘洋博士本人主动选择、独立完成,这种选择值得称道。他在编写过程中的认真投入、一丝不苟,这在当下确实难能可贵。而对刘洋博士而言,这又是进行学术训练的极好机会。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如果未能认真地注释一二部古籍,不可能具备真正的学术本领,并且很容易走向飘浮。刘洋博士通过编写这部书,已经把自身的精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期待更多学业有成的学人投身于这方面的工作,推出更多雅俗共赏的精美读物。

刘洋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我有幸成为他的指导教师,共同度过三年难忘的岁月。近些年来,我们在学术上时有交流切磋,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我希望这种学术互动能够持续下去,并期待刘洋博士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术天地。

2019年9月5日 于扬州寓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