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中心概况»科研团队» 专职研究员

左东岭

左东岭,男,1956年生,河南许昌人。1995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毕业后到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文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负责人,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组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会议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文艺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特点以求真为目的,重材料,重实证,并善于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论著: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商务印书馆2014年再版。

《明代心学与诗学》,学苑出版社,2002年。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明代文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论集——左东岭学术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中国诗歌研究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

编著: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 2002年。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 2002年。

主要论文:

《从形象的整体性看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得失》,《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 1985年第3期。

《论水浒传的悲剧特质》,《郑州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

《研究主体的重构》,《郑州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

《关汉卿杂剧的文化考察》,《戏曲研究》,第36辑 1989年。

《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中国小说艺术演进的一条线索》,《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耿、李之争与李贽人格心态的巨变》,《北方论丛》,1994年第5期。

《童心说与李贽的人生价值取向》,《朱子学刊》,第8 辑,1998年。

《坚实而富于创新的学术追求》,《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1997年第4期。

《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种对话关系》,《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从愤世到自适--李贽与公安派人生观、文学观的比较研究》,《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1998年第2期。

《从良知到性灵--明代性灵文学思想的演变》,《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复印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言情说》,《文艺研究》,2000年第3期。

《论张居正的心学渊源及其与万历士人心态之关系》,《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01年第2期。

《狂侠精神与泰州传统》,《孔子研究》2001年第3期。

《文人心态研究的两个目的》,《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论台阁体与仁、宣士风之关系》,《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由《美在自然》及“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所想到的》,《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4期。

《二十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罗宗强先生学术思想述论》,《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20 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戏曲小说关系研究综述》,《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04年第5期。

《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与边界——关于古今文学观念的差异与整合》,《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06年第2期。

《高启之死与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转折》,《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历史研究中的文献阐释与文人心态研究——罗宗强先生<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序》,《长江学术》2006年第4期。

《文人心态研究的文献使用与意义阐发》,《南开学报》2006年第5期。

《明代诗歌的总体格局与审美风格的演变》,《中国诗歌研究》2007年第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型期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缺失》,《文学遗产》2008年第1期。

《<文心雕龙>范畴研究的重构与解构》,《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08年第3期。

《元明之际的种族观念与文人心态及相关的文学问题》,《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

《闽中诗派与主流诗坛关系研究》,《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玉山雅集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其诗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

《论宋濂的诗学思想》,《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09年第4期。

《刘基诗歌体貌述论》,《中国诗歌研究》第17辑,2010年。

《论林鸿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兼论文学史研究中对前人学术评价的态度》,《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

《良知说与王阳明的诗学观念》,《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

《论于谦的诗歌创作与诗学史地位》,《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

《论刘基诗学思想的演变》,《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论高启诗歌审美观念的演变》,《文化与诗学》2011年第1期。

《明代诗歌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文化转向、文学经验与文学关联性研究》,《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

《文学经验与文学历史》,《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

《孙蕡的诗歌创作历程与明初文人命运》,《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

《论李贽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12年第4期。

《论王偁的人格与诗风》,《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8期。

《南园诗社与南园五先生之构成及其诗学史意义》,《西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综论》,《华中BOB体育官方在线客服 学报》2013年第1期。

《龙场悟道与王阳明诗歌体貌的转变》,《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20世纪的江西诗派与台阁体研究》,《故宫学刊》2013年第2期。

《诗体模拟与情感抒写——论高启的近体诗》,《北方论丛》2013年第6期。

《史学意识与诗歌史写作》,《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方国珍神道碑铭>的叙事策略与宋濂明初的文章观》,《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13年第6期。

《易代之际研究的学术价值与难点所在:兼及张晖之<帝国的流亡>》,《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20世纪刘基与浙东诗派研究》,《复旦学报》2014年第2期。

《文体意识、创作经验与<文心雕龙>研究》,《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20世纪高启与吴中诗派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中华文学史研究的三个维度》,《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阐释中的历史意识》,《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15年第6期。

《影响中国近古文学观念的三大要素:兼论地域文学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文艺研究》2015年第6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史——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中心》,《文史哲》2016年第1期。

《“话内”与“话外”——明代诗话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路径》,《文学遗产》2016年第3期。

《以“体用”阐释文气》,《读书》2016年第11期。

《大文观与中国文论精神》,《文学遗产》2017年第1期。

《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通观”》,《古代文学研究前沿与评论》2018年第1期。

《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文体意识》,《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

《易代之际诗学研究的文献问题》,《文献》2018年第4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思想史研究体系》,《文学遗产》2019年第4期。

《台阁与山林:元明之际文坛的主流话语》,《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学报》2019年第5期。

《“台阁”与“山林”文坛地位的升降浮沉——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流变》,《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

《闲逸与沉郁:元明之际两种诗学形态的生成及原因》,《文艺研究》2019年第9期。

《预流与逆时:对新媒介视域下文学经典研究与传播问题的检讨》,《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0期。

《行道与守道:元至明初文人人生模式的生成与转换》,《文史哲》2020年第2期。

《<赠梁建中序>与宋濂元明之际文学观念的变迁》,《求是学刊》2020年第3期。

科研项目:

“元明之际的文化潮流与诗学思想的走向” 单独 教育部文科基地项目 2001-2003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资助” 单独 教育部 2002-2006

“明代文学思想综合研究” 单独 教育部 2001-2004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 分卷主编 国家社科基金 2004-2007

“中国诗歌研究史” 主持 教育部文科基地重点项目 2005-2008

“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持,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2005-2007

“明清文学思想研究” 单独 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资助项目 2005-2007

“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4年。

获奖情况:

2001年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一书获1999年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所参与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所参与编著《中国诗歌通史》2013年获政府出版奖提名奖。2014年获得由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名列集部第一名。同年又获得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15年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bob综合游戏官网 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Baidu
map